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走向激進前的六○年代成長史 鄭鴻生訪談

戰後左翼口述計畫系列:以陳映真為線索
走向激進前的六○年代成長史   鄭鴻生訪談*



本片是科技部研究計畫:【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1970年代至1980年代)】(NSC 103-2410 -H-009-033-MY3)成果的一部分。主訪人:陳光興、林麗雲;訪談參與人:陳光興、林麗雲、蘇淑芬、劉雅芳、陳瑩恩、陳筱茵、林家瑄;影像記錄:劉雅芳;攝影:劉雅芳。

訪談時間:2015 年2月 25 日 
訪談地點: 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





陳光興、林麗雲 主訪|郭佳、陳瑩恩 整理 (2016)〈走向激進前的六○年代成長史:鄭鴻生訪談〉,《人間思想》,13期(夏季號):26-45。



陳瑩恩(2016)〈鄭鴻生訪談側記〉,《人間思想》,13期(夏季號):46-48。




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馬列雅弗斯.莫那能訪談



馬列雅弗斯.莫那能訪談
主訪人:陳光興、林麗雲
訪談參與人:陳光興、林麗雲、陳素香、蘇淑芬、陳瑩恩、劉雅芳、郭佳
影像記錄:陳素香
訪談時間︱2015920

訪談地點︱阿能按摩院


馬列雅弗斯莫那能

195663日出生於臺東縣達仁鄉人,名曾舜旺,畢業於臺東縣立大武國民中學

1974年初,莫那能認識了淡江大學山地服務社指導老師王津平

1974年底,莫那能到臺北縣淡水鎮找工作,在王津平宿舍住了約一、二個月之久,開始與一  些關心臺灣原住民的漢族朋友來往。

1978年底,幫黨外人士陳鼓應與陳婉真助選。

1979年因車禍傷及視神經,導致日後全盲。

198412月,莫那能與歌手胡德夫等人成立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2],莫那能擔任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促進委員會」召集委員。

19898月,由莫那能口述、書寫的台灣第一本原住民漢語現代詩詩集《美麗的稻穗》,由晨星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6年,莫那能在臺北市成立按摩店「阿能按摩院」。

1999九二一大地震後,莫那能擔任「九二一原住民部落工作隊」召集人。

20002月,莫那能擔任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部落工作隊」(同年5月更名「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委員。

2004719日,莫那能出席前民主進步黨主席許信良創辦的台灣民主學校成立記者會。

20105月,莫那能口述歷史書《一個台灣原住民的經歷》由人間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0622日,中國作家協會官方網站發布公報,再次宣布莫那能、朱秀娟與陳映真成為該會首3位臺灣會員。

-------------------------------------------------------------------------------
莫那能   書寫   相關參考資料請連結
莫那能的專欄文章(由新至舊排序):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一生釣運、普及教育的苦行僧 林孝信訪談

一生釣運、普及教育的苦行僧
林孝信訪談

訪問時間:2015 年3 月24 日週二晚,  地點: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
此影片是科技部研究計畫:【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1970年代至1980年代)】(NSC 103-2410-
H-009-033-MY3)成果的一部分。主訪人:陳光興、林麗雲;訪談參與人:陳光興、林麗
雲、蘇淑芬、陳素香、陳瑞樺、陳瑩恩、劉雅芳;影像記錄:陳素香;攝影:蘇淑芬。




陳光興、林麗雲 主訪|郭佳 整理(2015)〈一生釣運、普及教育的苦行僧  林孝信訪談〉,《人間思想》,12期(春季號):12-46







林麗雲(2015)〈典範在夙昔側寫  林孝信〉,《人間思想》,12期(春季號):47-49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不合時宜的成長路 林載爵訪談錄

不合時宜的成長路

林載爵訪談錄



時間:2014 年11 月18 日
地點:台北
此為科技部研究計畫:【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1970 年代至1980 年代)】(NSC 103-2410-H-009-033-MY3)成果的一部分。主訪人:陳光興、林麗­雲;訪談參與人:蘇淑芬、劉雅芳、陳瑩恩;影像記錄:陳素香。



文/陳光興

大致從2008 年起,我們以交大亞太文化研究室為基地,爾後結合了亞際書院(泛亞的民間國際組織)在區域內各地所推動的亞洲現代思想計畫,逐步開始進行台灣戰後左翼思想/運動的研究工作。因為陳映真作為承先啟後、連接兩岸三地與東亞區域,乃至於第三世界,極為關鍵的特殊位置,我們過去多年都試圖透過「以陳映真為線索」的方法,以會議、論壇、演講、訪談、出版、影音、數位化等等的形式,慢慢收集資料、整理。2012-13 年間,我們把工作重點擺在1960 年代,2014 年起,累積過去的經驗,我們透過科技部的研究計畫開始進入1970 與1980 年代,更為有系統的進行訪談;基本的方法是將受訪者的生命歷程與社會政治的變動軌跡聯繫起來,希望能夠留下、積累曾經在歷史過程中發揮作用者的口述與對話紀錄,為有待梳理、建立與書寫的戰後左翼思想/運動的歷史提供準備。這樣長期工作的目的當然是在搭建起與過去聯繫的橋梁,為未來的左翼運動找尋出路,我們認為面對當前的困境,是要透過「回看過去、面向未來」,認真梳理變動的軌跡,解釋失敗的歷史條件,在錯誤中學習,才能在前輩們已經開展的基礎與道路上反省、調整、繼續前進。歷史沒有終結,未來是在不同力量的衝擊、碰撞與對峙中才能決定它的方向,我們期待自己的工作能夠成為過程中有機的組成。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我們工作團隊在2014 年12 月間對林載爵先生的訪談。今天的著名出版家,七○年代初碰上楊逵,受到啟蒙,爾後加入《夏潮》雜誌的編輯工作,他回看了那段「不合時宜的成長路」。




陳光興、林麗雲 訪問|陳瑩恩、劉雅芳 整理 (2015)〈不合時宜的成長路:林載爵訪談錄〉,《人間思想》,10期(夏季號):110-123。

「局外人」的離散與安頓 葉芸芸訪談

「局外人」的離散與安頓
葉芸芸訪談


時間:2015 年1 月21 日
地點: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
此為科技部研究計畫:【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1970 年代至1980 年代)】(NSC 103-2410-H-009-033-MY3)成果的一部分。主訪人:陳光興、林麗雲;訪談參與人:陳光興、林麗雲、陳素香、蘇淑芬、陳瑩恩、劉雅芳;影像記錄:陳素香。


陳光興、林麗雲 主訪|郭佳、林麗雲 整理(2015)〈「局外人」的離散與安頓:葉芸芸訪談〉,《人間思想》,11期(冬季號):4-28


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夏潮》第六卷第一期、二期

《夏潮》第六卷第一期、二期

《夏潮》第五卷第六期

《夏潮》第五卷第六期

《夏潮》第五卷第五期

《夏潮》第五卷第五期

《夏潮》第五卷第四期

《夏潮》第五卷第四期

《夏潮》第五卷第三期

《夏潮》第五卷第三期

《夏潮》第五卷第二期

《夏潮》第五卷第二期

《夏潮》第五卷第一期

《夏潮》第五卷第一期

《夏潮》第四卷第六期

《夏潮》第四卷第六期

《夏潮》第四卷第五期

《夏潮》第四卷第五期

《夏潮》第四卷第四期

《夏潮》第四卷第四期

《夏潮》第四卷第三期

《夏潮》第四卷第三期

《夏潮》第四卷第二期

《夏潮》第四卷第二期

《夏潮》第四卷第一期

《夏潮》第四卷第一期

《夏潮》第三卷第六期

《夏潮》第三卷第六期

《夏潮》第三卷第五期

《夏潮》第三卷第五期

《夏潮》第三卷第四期

《夏潮》第三卷第四期

《夏潮》第三卷第三期

《夏潮》第三卷第三期

《夏潮》第三卷第二期

《夏潮》第三卷第二期

《夏潮》第三卷第一期

《夏潮》第三卷第一期

《夏潮》第二卷第六期

《夏潮》第二卷第六期

《夏潮》第二卷第五期

《夏潮》第二卷第五期

《夏潮》第二卷第四期

《夏潮》第二卷第四期

《夏潮》第二卷第三期

《夏潮》第二卷第三期

《夏潮》第二卷第二期

《夏潮》第二卷第二期

《夏潮》第二卷第一期

《夏潮》第二卷第一期

《夏潮》第一卷第九期

《夏潮》第一卷第九期

《夏潮》第一卷第八期

《夏潮》第一卷第八期

《夏潮》第一卷第七期

《夏潮》第一卷第七期

《夏潮》第一卷第六期

《夏潮》第一卷第六期